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岡山航空技術學院

814空軍節剛過,突然發現我已經退伍十年了

雖然我當兵的時間不長,也沒經過甚麼輝煌的戰役

但對於曾經身為中華民國空軍這件事,仍然感到無比的光榮

在岡山唸書的那幾年記憶,大概會緊緊跟隨著我一輩子吧


空軍的士官養成教育是由嘉義大林中坑的陸軍單位來代訓

那則是另外一個美麗的回憶 (那年夏日的夜空銀河多麼絢爛)


新兵訓練結束後就直接送到岡山的空軍通信電子學校入學

岡山是空軍的大本營,因為當時空軍三校(空軍官校,空軍機校,空軍通校)校址所在地都在岡山

對學校的感覺是很大,大的很詭異,一般學校該有的設施,體育館,運動場,球場,遊泳池,學生活動中心,

圖書館,餐廳,電腦中心,各種專業實習教室,一應俱全,

甚至還有一整片沒有任何用途的大草皮可以閒置在那邊讓長官在那邊打高爾夫球(草皮還修剪的不錯)

當年從學長口中聽到一些關於學校神秘的傳說,像是:

學校操場底下是空的,在二次大戰時期是日本的空軍基地,日本有地下機場,還有跑道,直接通到彌陀的外海

二次大戰結束時,日本把出海口的柵門炸掉,所以海水就灌進來淹沒了整個地下機場,海水泡在裡面日子久了後就產生沼氣,

校區路邊可見到像是地下道出入口的門,但全部是封死的不能開啟

據說空軍剛從大陸搬移過來時有人下去探勘,然後就沒上來了,所以就把出入口封死

有時天氣熱還可以看到有像白色水蒸氣的煙從門縫中散發出來

這樣的傳說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而且一直覺得很真實...

在民國七十七年時,校園中許多的建築物已經翻新成水泥建築,但還是有許多較破舊的房舍

像是 舊七隊,舊教學區大樓, 等等 , 都是很有味道的木造建築 ( 當然..故事更多 XD )

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通校已經跟機校合併,改制成空軍航空技術學院了

今天一時興起,開始在網路上找尋關於空軍通校地下機場的相關消息...

首先來看一下岡山的行政位置圖

在岡山鎮靠西邊有兩個黃色的匡匡就是空軍官校跟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在官校西邊整塊綠綠的就是岡山軍用機場

在行政圖中並沒有把機場標示出來

知道了這兩個學校在岡山鎮的相對位置後 , 這時後應該要請出 Google 的衛星空照了


檢視較大的地圖

其實嚴格說起來,空軍航空技術學校跟空軍官校並沒有完全相鄰,中間好像塞了一個單位叫"一支處還是甚的"...

那個單位常常在試發動機,很吵,偏偏又在我們學校的舊教學區旁,真的是很吵...

由 google 空照來看,還是看不太出來這塊土地底下會有地下機坪的感覺,也沒有像地下跑道一路通往彌陀外海...

拿出 1944年美軍繪製的岡山地圖來跟 goole 空照比對一下



在空軍航空技術學院的所在地,美軍地圖上是標示為 Aircraft Assembly Plant 飛機裝配場

1944年美軍所繪的台灣其他城市地圖請點 這邊 下載

比對結果真的一模一樣 , 所以可以得知在二次世界大戰時 , 空軍航校是日軍的飛機裝配場 , 所以果然有玄機...


補上 1944.10.14 年岡山大轟炸的照片



查了一下二戰時期日本的 海軍工廠



看來沒錯,二次大戰期間,傳說中的第六十一航空廠就是在高雄岡山


但是到底有沒地下機坪呢,在網路繼續找答案的過程中發現了幾篇關於 61 航空廠的文章...

洪老師的blog 這篇 岡山海軍第61航空廠寫的非常詳細...

另外還有三叔公的 61航空廠被炸目擊


不過都找不到有地下停機坪的證據 .... 也許只是傳言吧...

後補 :

另外轉自網路上文章: (提共參考)

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主任李適彰先生所著,《「尋根」、「溯源」─抗戰時期臺灣之航空工業》一文中部份內容:

岡山航空工廠

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本海軍在其軍部決定將在臺灣設立一飛機製造廠,開始選擇到底由何廠家來台設廠,選拔考量各項主客觀因素後,終決定由中島飛機製造廠在台設廠,地點決定設在岡山飛行基地,另據資料三菱飛機製造廠為備選方案,或若要建第二家飛機製造廠則由三菱負責設廠,(據悉,三菱飛機製造廠原零式戰鬥機設計總工程師堀越二郎還曾率隊來勘察台中飛行基地,即現空軍二指部現址),中島飛機製造廠在岡山基地承建的廠則稱為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工廠,地點則為現高雄縣岡山鎮空軍航空技術學校(原空軍通信電子學校)後方一直連通到空軍官校並有滑行道通到主跑道附近,面積約370公頃(本公司目前含台中、沙鹿、岡山三廠區總面積才129公頃),廠裏共有重要設施廠房42棟,工作總面積約30萬平方公尺,另由日本中島飛機製造廠搬遷來岡山的重要機具有近100部,另新購及改裝機具亦達數百部之多,重要幹部及工程師全由中島飛機製造廠派來,技術工人則也由中島飛機製造廠派員及在日本招聘,同時也有部分在臺灣甄選招聘但限定為「純」日本人,廠中生產主要為飛機之零組件,包括機工、白鐵(板金)、木工、焊工、鑄造、線束、明膠玻璃等全為自製,而各五金扣件、發動機、儀錶、起落架、機輪則由日本本土運來;飛機之組裝、測試、飛行則在臺灣實施,其中,零元件生產所需之原料如鋁錠則由東南亞以鋁礬土等礦砂運抵高雄,由日本鋁業高雄廠(原臺灣鋁業現為中鋼鋁業)煉製直接供應,而所制之飛機機型繁多,戰時最高產量每月可達200架以上,也因產量很大,廠內之設備及工具母機均特別安裝特殊之夾模具,或直接改裝機器而變成專用機從事生產,每位技術工人加工只作一至二個程式,工作簡易單純,工作人員根據資料人數不詳,但經訪問劉先生及其朋友多次,憑他們印象(因他們當時均在最基層,對廠裏全貌並不清楚)大約有數千人。當然在大戰後期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起也開始徵聘在地人(臺灣人)當技術工人,但該廠之幹部、設計、工程師等仍是「純」日本人。

為了防備盟軍空襲該廠,在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開始實施「疏開計畫」(即疏散計畫),陸續將廠內的生產設備,利用夜間,實施宵禁,並采保密措施陸續搬遷到小岡山,並在小岡山建好三座大型洞庫,小岡山即在現本公司發動機事業部附近,並從廠內到小岡山鋪妥輕軌一條以利運輸,這輕軌除大型洞庫內各廠房間、洞庫間相連外,輕軌主要經過為現岡山鎮之嘉新東路、大莊路、河華路等,全程約7公里,因此原料、備份件以及飛機成品(當在廠內組裝妥後,也是在夜間、宵禁、拖運到洞庫內)均存在洞庫、洞庫也作好偽裝,並利用附近竹林、樹林掩蔽、偽裝儲存物資-----。

果然盟軍將該廠列為重點轟炸目標,一再飛該廠作「飽和式」轟炸,該廠損失慘重,除廠房被炸毀、機堡、機庫遭損,飛機成品(有許多為偽裝機)被毀,連基地之跑、滑道,也被炸得滿布坑洞,但日本人平時已訓練許多「民工」並實施多次「演習」,無論修理廠房、飛機後原跑道效率驚人,尤其被隱藏在小岡山之飛機沿輕軌迅速送到基地,盟軍經空照認為岡山飛行基地應已被全毀,不意未久基地及工廠恢復運作,而且每次來岡山地區轟炸任務,總遭遇為數驚人之作戰飛機,盟軍因此誤判岡山海軍第61航空工廠應有地下設施,於是更加密集轟炸使得連帶岡山附近居民也遭襲,死傷不少。

該廠產品已如前述機種較雜,根據幾位元前輩回憶,因他們系製造零元件,所制零件有很多為各機型可通用,但仍記得的有中島1式陸攻機、中島2式陸攻機、中島彩雲11型陸偵機、中島疾風4式陸戰機等;另外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後,並欲轟炸菲律賓、攻擊馬來半島,當時全臺灣日本之海、陸作戰飛機約1200架左右,但能夠飛越巴士海峽來回攻擊菲律賓者並不多,其中海軍飛機約300架、陸軍飛機190架,根據資料可實際參戰(經常妥善)的飛機只有300多架,其中大部分為海軍之零式戰鬥機。但零式戰鬥機最大航程實無法很有把握的往返於高雄與馬尼拉之間(約2000公里),日本海軍乃採取了將航空母艦航向于呂宋島外海一帶,方便零式戰鬥機於任務當中無論出發或返航時,可有中繼站落艦加油;還有檢整臺灣極南端的飛行基地加以充實包括了佳冬、潮州及恒春,由臺灣各基地欲往菲律賓出任務之軍機一律先到上述機場作轉場落地加油再出發出擊;另就是請具經驗之資深飛行員在幾個基地訓練飛行員有關省油飛行訓練,實施訓練的基地包括了臺北、新竹、台中、台南、岡山;但最重要的,乃是由日本海軍部直接行文下令在岡山之海軍61航空工廠製造大型及超大型外載副油箱,根據資料油箱設計藍圖由日本本土中島公司提供,而材料為薄鐵皮等,整個油箱連工帶料全在臺灣就地完成,該廠乃日夜趕制,共承制了超過10000具以上,零式戰鬥機在配用副油箱後,整個航程又拉長很多,該廠達成海軍部任務後,有部份回運日本本土運用,也有部分運到東南亞日本基地使用,我國在戰後接收並清點該廠,仍有上千具油箱,因此判斷,日機使用副油箱攻擊菲律賓頻率並不頻繁,但訓練任務很多(訓練任務油箱並不拋棄,而可再複用)。

根據劉先生回憶,副油箱生產之零元件與飛機零元件之製造線是混在一齊,而組裝時,系利用其噴漆工廠邊一小處(約廠房三分之一)實施,而與飛機組裝線分開而有所區隔,而且試漏、燒焊等工作還是置於室外。

〔高雄〕岡山航空廠就是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
 設立于戰前,經營歷時七載,原本計畫生產小型機
 但是因遭盟軍轟炸破壞,只製成數十架練習機
 其後總廠疏散至臺北士林,工作力大減;下設新竹等四處分廠
 除修理海軍飛機外,也生產炸彈、手榴彈等簡單兵器

  1945年8月狀況
 一﹑臺北士林總廠:員工1187人
 二﹑新竹分廠:員工1738人
 三﹑新社分廠:員工2136人
 四﹑員林分廠:員工2175人
 五﹑台南分廠:員工2830人
  以上共計8879人
 分遣隊則分駐虎尾、東港、岡山等地

 *參考:劉鳳翰<日軍在臺灣>(國史館\1997年6月) 上冊
      第五章 後勤、交通、通信、衛生 232~233頁